分享成功

[交通] 从拆除阻车桩看深圳未来非机动车道发展变化

从拆除阻车桩看深圳未来非机动车道发展变化
——七论电动车管理
最近发现罗湖区非机动车道又有一些不小的变化。比如罗湖区爱国路泰宁花园路口斑马线、太宁路非机动车道等路段,拆除了非机动车道中间阻车柱,极大方便了市民,加快了流通速度提高了通行效率。备受市民诟病的路牙也逐步改造为无障碍路牙,方便群众自行车、拉杆箱、婴儿车的方便通过。
变化最大的当属立交桥的非机动车道。新秀立交、洪湖立交、彩虹桥、和平路深南立交等等都节省出2米左右的路面用铁栏杆做物理隔离作为非机动车道,有配套的斑马线等附属设备。
    深圳这几年电动车管理每年都是人大政协的重要议案,网上论坛相关投诉量长年高居榜首。深圳在发展进程中步子迈得太快,一下子取消了自行车道,以为这样才是国际化大都市的标配,实践证明,从历史来看放眼全球,自行车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不可或缺的,能有效填补机动车的不足和空缺,并不是说取缔那么简单的。
观念的转变是最重要的,能够更加合理分配有限道路资源,挖掘潜力,各行其道。一味的排斥非机动车或者机动车都是不可取的。城市的交通需要快车道、慢车道、人行道有机结合,各有各的功能和定位,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,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。
地铁口的管理是市民投诉最多的,大部分地铁口都是车满为患,人车矛盾突出,其实说到底,就是深圳寸土寸金,道路土地资源有限,如何合理分配有限的土地、道路资源考验管理部门的能力和责任心。有些道路偏窄,车辆停放要靠边斜着放,有人管理可以竖着停,坚持不了几天,只要没人管理就是乱七八糟停的,人的惰性决定了的。
问题也接踵而来;
一、停车充电。大量的电动车充斥街头巷尾,充电停放给本来就不宽裕的道路、小区带来不小的管理和消防压力,这几年,相关电动车充电乱停乱放的投诉明显增多。
二、非机动车道建设滞后。远远跟不上电动车增长的速度,相比前几年,新修人行道都有兼顾自行车道的建设,虽然只是在原有的人行道上划分,毕竟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。
三、机动车增速变缓。部分车主短途选择电动车出行,机非矛盾更加突出,交管部门鼓励市民上牌,往往越贵的车越大排量的车越容易上牌,和深圳当年25公里最高时速的电动车规定背道而驰自相矛盾。放眼路上哪辆车是在25公里时速内的,你看看那个什么牛多少号,排量一个比一个大,已经是轻便版的电动摩托车了,随随便便自重超过一百斤,轻轻松松能跑到八十迈,叫电单车实在是憋屈了。
四、行人空间进一步压迫,人车矛盾加剧。论坛里相当部分是反对电动车的,这方面的投诉尤其多。电动车增加意味着只能压缩行人的道路资源,使本来就很紧张的人行道雪上加霜,行人以妇女老人小孩居多的弱势群体,自我保护能力弱。你叫那种摩托版的非机动车挤在狭窄的人行道上拼命按喇叭,行人会有安全感可言?
解决办法:
治标治本的办法当然是建设专用自行车道,人非分离,机非分离,当年的规划已经取消了非机动车道,请神容易送神难相见时难别亦难,再想恢复非机动车道就难上加难了,目前十年八年内是不可能实现的,将来也不可能实现。也就是说这是个无解的死结,已经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。
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现有条件下,尽可能的划分非机动车道,做好无障碍通道建设,少在人行道上搞建设搞花里胡哨的东西,三头两头挖地折腾人行道,最大限度还路以民。

免责申明:任何非官方账号发布的内容均为网友个人言论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。如有问题,请与管理员联系。
支持楼主

0人支持

阅读原文 阅读 234 回复 3
举报
全部评论
  • 默认
  • 最新
  • 楼主
  • hoshma LV1 举人
    2楼
    还有继续增强共交车辆的行使速度,社区化建设公交车行使路线!有效解决群众出们最后一段路的现实!希望呢……

    11-7 12:35 · 广东
    回复
  • szwtyh LV1 路人
    3楼
    非机动车道中间阻车柱,主要是为了防止机动车违规走非机动车道,人行道中间阻车柱也是为了防止机动车违规走人行道,拆除之后,那些机动车就可以跑到人行道、非机动车道上横冲直闯了!
    11-7 13:52 · 广东
    回复
  • 罗湖阿三 LV1 路人 楼主
    4楼
    斑马线中间隔离带不存在这个问题
    11-7 14:24 · 广东
    回复
你的热评
游客
发表评论
热点推荐

安装应用

免费下载深圳论坛
这是app专享内容啦!
你可以下载app,更多精彩任你挑!
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!
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!
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!
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!